学校主页  |  EN
位置: 首页 - 情系母校 - 校友寄语 - 正文

此生难忘的好学校——清华附中

发布时间:2014-09-26 作者: admin 点击数:

此生难忘的好学校——清华附中

初632班 严皑

2013年,是我小学毕业50年,也是我考入清华附中50年。小学同学和初中同学都分别约定大家一起聚一下。回想起来,时间过得真快,当初十三岁的小毛孩,如今已过甲子之龄。岁月匆匆,半个世纪过去了。虽留不住年华,却挥不去记忆,尤其是给我的人生启迪教育的母校之一:清华附中。

要说清华附中好,给我印象颇深的主要有四条:

一、好的老师。

刚一入校,附中仅有三所建筑、一个操场,即六层的教学楼、四层的学生宿舍、一个大食堂和一个大操场。设施简洁、明快实用。初中每个年级四个班,高中每个年级六个班,每个班大约50人。

入学后的历任老师,都给我留下了终身难忘的恩师记忆。我们班主任、数学课姜岁宁老师,一接触便感到她思维敏捷,和蔼中透着威严,平静中显示出精明、精干。她非常善良,耐心地关爱着每一个学生,尤其是有困难的同学。副班主任、俄语课陈弥老师,她总是面带笑容,有一种大家闺秀、优雅而有教养的气质。第一任班主任、语文课董玉英老师,高高的个,讲课逻辑性强、讲话干脆利索,要求很严格。几何课付眉老师,满头白发,讲课不疾不徐,很有条理,让人一听就懂。俄语课郭海箴老师,平时总是笑眯眯的,上课很有风趣,大家都喜欢他,愿意上他的课。看到施用勤同学的简历和回忆文章,知道他后来从事俄文翻译和有关研究工作。我想,除了他个人的努力勤奋,郭海箴老师的授课,起到了扎实的基础教学作用。还有音乐课王玉田老师,授课时活泼而有激情,还会作曲、指挥,多才多艺。美术课的吴承露老师,年岁比较大,戴着一副眼镜,美术教室墙上挂着一幅他画的齐白石老人的画像。据说吴老师是齐白石大师的弟子,好像教学楼二层的浮雕像,也是吴老师绘制的图案。每次返校,总要驻足观看一下,睹物思人。这些老师都非常热爱教育事业,非常关爱同学,都有业务专长,板书的字写得都漂亮、流畅。她(他)们都很注意保护每个学生的自尊心,激发每个学生的上进心。对每个人都一视同仁,“有教无类”。记得班上有一位同学,饭量比较大,饭票不够用。他就写了一句牢骚话:“遍地尸骨苍生嚎,饿死我在清华园”。老师并没有追究他的“政治立场”或 “思想问题”,而是从客观原因和实际情况出发,动员班里的女同学们给他捐助了“饭票”,以博大的爱去凝炼温暖的班级集体。

二、好的同学。

我上幼儿园和小学都是在军队大院里。上清华附中,同学们来自方方面面。大家从不讲门第高低,也不论衣着品牌,而是都很朴实、朴素,平等、自尊。那时候,谁的学习好、体育好、有特长、守纪律,并乐于助人,他(她)在同学们中就有威信,老师也倚重。我清楚地记着:刚入学,我又瘦、又矮、又弱,体育成绩也差。我们班长崇建培同学就利用课余时间,主动陪我练单杠引体向上,帮我托举。我的同桌是王桂英同学,我的后面是徐淼同学,她们的学习成绩都很好。每天完成作业后,我都会和她们对对答案,这样心里就有了“底”。碰到难题疑问,我都爱问徐淼同学,她总是非常耐心地给我讲解。刘泉成同学是我们班的团支部书记,付锷同学是支委,我非常希望进步入团。她(他)们非常理解我的心情,也注意帮助提醒我。所以在1966年4月,终于由郭淳学同学介绍我加入了共青团组织。从1963年9月入学起就住校,每天早晨起床、出操,上早自习、早餐;上午四节课、午餐;下午两节课,课外活动,晚饭;晚自习两节课,一直到就寝,大家都学习、活动、生活在一起。即使到了每个周六下午回家、周日晚间返校,无论走南校门坐31路公交车,还是过西校门到中关村坐32路公交车,常常也是同学们同路同行,说说笑笑、打打闹闹,非常惬意,直到“文革”内乱。

但同学间的友谊、友情一直持续至今。我当兵后每次回京探亲,归队时火车票特别是硬卧很不好买。那时,曹光同学在北京铁路分局当调度,每次都请他帮忙解困。有一次,我爱人一人去广东深圳和广州出差。那时的社会治安比较乱,我不放心。专门联系到了金公理同学和刘健生同学。那时,我们之间都已是多年未见面了。我一拜托,他们非常热心,接待安排相当周密,让我爱人很受感动,说:“你的这些同学真不错!”但刘健生同学至今还没见过面,难以当面致谢。还有孙英同学,他当初在东城区劳动局工作。我弟弟在部队里因公负伤致残。转业后,碰到与地方工伤接轨补助的问题。我去找孙英同学,他非常尽力,终于解决了相关问题。还有付锷同学,一直保持着谦虚、平和、乐于助人的好品质。他在燕山大酒店工作,起码有三次同学聚会,都是他牵头或买单。现在同学们入学五十年聚会,又是他牵头张罗,真不容易!还有初634班的卜伟华同学,他一直在中央党史研究室工作,是党史、国史、“文革史”的专家,工作中我多有求教,获益匪浅。还有初633班的王安南同学,他在中央统战部黄埔同学会工作,我们也常有工作上的往来。高一届的李永平学长,金鹏学长、翟志钢学长,由于都在军队系统工作,有的还在军事科学院,更是常来常往,互帮互助。

我看了王武镝老师、校友保存和传给我的初632班入学时的同学照片,仔细端详、一一相数,有照片的47个人,不太全,起码袁沈、孙穗东等同学就没有。又掐指一算,竟有九个男生、四个女生离校后,几十年就没有再谋面。

尤其是陈明、黄玉麟、吴陕京、张万利四个同学已不幸离世,追思过往,至感痛惜!

三、好的管理。

回顾起来,我觉得上附中时,不仅有良好的校风、学风,还有很好的教学和生活管理。

一是学生自治。开始有班长,有各科的科代表。后来,又有团支部,支部书记和支委。他(她)们是班上的骨干,代行老师日常的管理职责。所以,无论是早晨起床出操、早自习,还是下午锻炼,两节晚自习,直到晚间就寝,都是学生自行管理。课堂秩序非常好,没有吵吵闹闹,没有大声喧哗,没有随意走动。学校还实行了高年级学生的“辅导员制度”,由高年级的同学帮助低年级的同学做好思想引导工作,“以大带小”。像鱼吉麟、卢家闵学长就是我们班的辅导员,她(他)时常找同学们谈心,鼓励大家不断进步,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

二是重视锻炼。我记得学校提出“以田径为主、以短跑为纲”的体育锻炼方针。要求每个同学必须参加晨练。下午两节课后,也必须到室外参加各种锻炼活动,不允许留在教室里做作业。大家都在跑步、踢球。身体素质好的同学还参加了校内的各项运动队。刚入学时,我的体质差,从小得的哮喘性气管炎,一犯病还要请假。但经过在学校坚持中长跑等锻炼,加上寒暑假坚持游泳,我的哮喘性气管炎竟然好了。后来到部队也是摸爬滚打,军事训练、野营拉练、国防施工、挖煤、农场劳动、支农、生产水泥、营建施工……什么都干了,身体素质也好了。应该说,附中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。

三是方法灵活。附中的教学和管理工作,重视开拓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。不是死读书、读死书,也不偏科或只重数、理、化、外等主课。我记得学校有两项措施非常受欢迎,一个是晚自习做完作业和预习后,可以上五楼阅览室阅读各类杂志和图书;另一个是每周一下午,组织到清华大学礼堂看科教类的电影。既丰富了校园生活,又增长了多方面的知识。学校还组织定期帮厨,炊事班长的“训话”和我们掌勺打饭、服务同学的愉快心情,至今不能忘怀。

四、好的环境。

我们上附中的时候,校园两侧都是稻田,后面则是荷塘。一路之隔的圆明园也没有围墙,只有稻田、小路和树丛。夏季来临,满目葱绿,流水潺潺。夜晚,皓月当空,蝉鸣蛙叫,一片美丽的田园风光。那时,水田能抓到各种小鱼,一种叫“布鱼”,还有一种黄肚、兰尾、红线的小鱼,甚是好看。夏必苏同学是抓鱼高手,他帮我抓了以后,我送给我舅舅。我舅舅很高兴,还犒劳我吃了一顿西餐。那时,还逮过黄鳝、水蛇、小王八和刺猬。现在,虽然高楼矗立,围墙四起,但那种自然天成的恬适风光再也看不到了。

我至今记着,学校历史老师在圆明园的残垣断壁遗址处,结合实景,给我们讲述了中华民族的屈辱历史。那是一个英法联军军官的日记,他详细记述了在抢劫圆明园过程中,如何掠夺财宝,如何劫后放火焚烧,回国后如何变卖这些珍宝而大发其财的笔记,还配有抢劫珍宝的图片,听得同学们热泪盈眶、咬牙切齿、气愤至极!忧国忧民的爱国思想情怀,深深植入同学们的头脑中。

所以,清华附中是我人生旅途中永远难以忘怀的好学校!

时间:2014-09-26 16:41

来源:未知

作者:admin

点击:次

办公室电话:62784695

学校地址: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清华大学北侧


© 半岛娱乐-(中国)股份有限公司官网 京ICP备 05029635 号  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175号